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”。一纸传票将原本乐呵的村民王喜善弄蒙了,自己平日老实本分,热心助人,好端端的怎么惹上官司了?待弄清缘由自己却欲哭无泪,多说无益,还不是怪自己法律意识太淡薄。
王喜善与同村村民朱全贵是小学同学,因同住一个村,两家又是邻居,两人感情处的很不错。2011年朱全贵因急需用钱,以2分的利向同村李明借贷了2万元。按说这事与王喜善八竿子打不着,但李明为人很谨慎,他要求朱全贵找个担保人,这样才能把钱借给他。朱全贵马上就想到了王喜善,并且信誓旦旦向他保证自己手头宽裕了会马上把钱还上,他们这么多年感情,说什么也不会让老同学担风险,王喜善只是签个字让李明放心罢了。听朱全贵这么说,王喜善便毫无顾虑地为朱全贵做了担保。6个月后还款期到了,朱全贵不能还上贷款,向李明请求延期还款,李明因着高利息的诱惑也就同意了。王喜善再次在借据上签了字。就这样,反复多次延期,王喜善每一次都在借据的担保人上签了字,此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8月。此后,朱全贵便外出打工,不久就失去了联系。李明眼见事情不妙,决定要收回贷款。此时,朱全贵已经联系不上只能找担保人王喜善还款,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在审理过程中此案件事实清晰,证据确凿,朱全贵已然失联,只好由王喜善来偿还其多年的欠款。王喜善懊悔不已,但为时已晚。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提醒广大群众:借贷有风险,担保需谨慎!
(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文章来源:政工科